咏物抒情法
技巧点拨
在散文写作中,有一种散文注重对客观物的描写,但作者写山、川、草、木、鱼、虫、鸟、兽,不是其本意,而是要借助这些客观物的形象,表现出人的某种品性,抒发出作者的某种情感。这样的散文,就是托物抒情的散文。这样的散文常见的有两种类型:
一种是先写客观物,再写意抒情。这类文章常采用写虚与写实、写物与写人、写实与比喻、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,作者的旨意一般会在文中点明。比如杨朔的《荔枝蜜》,全文共有5部分。第1部分(第1自然段),写作者以前一向不喜欢蜜蜂。第2部分(第2至5自然段),写作者对蜜蜂的初步好感。第3部分(第6至17自然段),写作者对蜜蜂的进一步了解,赞美了蜜蜂的高尚。以上都是紧扣题目写蜜蜂,都是写实。第4部分(第18自然段)歌颂了农民,这一部分由实入虚,由物及人,由对蜜蜂的赞美转而赞美像蜜蜂一样高尚的农民,这是作者的本意;并且,他通过议论已在文中点明这个意思:“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,实际上也是在酿蜜——为自己、为别人,也为后世子孙,酿造生活的蜜。”第5部分(第19自然段),写作者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,这是文章寓意进一步的深化。
另一种是只对客观物进行描述,作者的旨意并不在文中点明,常通篇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,至于象征什么、比喻什么,作者不直接告诉你,而是让你根据他描述的形象去体会得之。比如巴金的《灯》,写了各种各样的灯:有“扫淡黑暗的颜色”的半夜的“几点灯光”,有给行人“指路”的风雪之夜的“豆大”的灯火,有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远航的弟弟“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”,古希腊女教士照亮情人夜泅海峡的“火炬”等。作者在文中虽然只写了这些灯,但我们结合他的写作年代对文章细细品味之后,不难发现,这些灯就是作者理想的象征,就是人民的希望、力量、胜利的象征;作者借助对灯的描述,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:光明必将驱散黑暗,正义必将战胜邪恶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使人振奋并必将取得胜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写咏物抒情文章必须通过具体的形象,在充分的描述中表现出客观物的象征义或比喻义,物与意的结合要融合自然,否则情意的表达是苍白无力的,读者也难以产生相应的联想。比如《井冈翠竹》中,作者一开头就用“郁郁苍苍”、“重重叠叠”、“修直挺拔”、“亭亭玉立”、“好似……岗哨”、“好似……奇兵”等词句描绘了竹子外部形象,接下来又具体写了井冈竹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,这是从精神气质上来写的。这里,作者通过大量的篇幅,或让井冈竹和井冈人相互映衬,或以竹写人,寓理于生动鲜明的客观物的形象中。如:“血雨腥风里,毛竹青了又黄,黄了又青,不向残暴低头,不向敌人弯腰。竹叶烧了,还有竹枝;竹枝断了,还有竹鞭;竹鞭砍了,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。‘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’一到春天,漫山遍野,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,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!”这里既是写竹,又是写人,表面写井冈竹,实际写井冈人,物象与写意、物象与抒情之间达到了完美的结合。读来是耐人寻味的。
范例导引
荔枝蜜
花鸟草虫,凡是上得画的,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。蜜蜂是画家的爱物,我却总不大喜欢。说起来可笑。孩子时候,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,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,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。大人告诉我说:蜜蜂轻易不螫人,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,才螫;一螫,它自己耗尽生命,也活不久了。我听了,觉得那蜜蜂可怜,原谅它了。可是从此以后,每逢看见蜜蜂,感情上疙疙瘩瘩的,总不怎么舒服。
今年四月,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。四围是山,怀里抱着一潭春水,那又浓又翠的景色,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。刚去的当晚,是个阴天,偶尔倚着楼窗一望,奇怪啊,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,一重一重的,起伏不断。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,不是山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?赶到天明一看,忍不住笑了。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,一棵连一棵,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,黑夜看去,可不就像小山似的!
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。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可见荔枝的妙处。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,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,并不出众。新发的嫩叶,颜色淡红,比花倒还中看些。从开花到果子成熟,大约得三个月,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。
吃鲜荔枝蜜,倒是时候。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?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,开花时节,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,忙得忘记早晚,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。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,养分多。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,滋养精神。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。一开瓶子塞儿,就是那么一股甜香;调上半杯一喝,甜香里带着股清气,很有点鲜荔枝味儿。喝着这样的好蜜,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。
我不觉动了情,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。
荔枝林深处,隐隐露出一角白屋,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,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,叫“养蜂大厦”。正当十分春色,花开得正闹。一走近“大厦”,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,飞去飞来,那沸沸扬扬的情景,会使你想: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。
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“大厦”。叫他老梁,其实是个青年人,举动很精细。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,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,箱里隔着一排板,每块板上满是蜜蜂,蠕蠕地爬着。蜂王是黑褐色的,身量特别细长,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。
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:“你瞧这群小东西,多听话。”
我就问道:“像这样一窝蜂,一年能割多少蜜?”(www.xing528.com)
老梁说:“能割几十斤。蜜蜂这物件,最爱劳动。广东天气好,花又多,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。酿的蜜多,自己吃的可有限。每回割蜜,给它们留一点点糖,够它们吃的就行了。它们从来不争,也不计较什么,还是继续劳动、继续酿蜜,整日整月不辞辛苦……”
我又问道:“这样好蜜,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?”
老梁说:“怎么不怕?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,还得提防大黄蜂。大黄蜂这贼最恶,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。专干坏事。”
我不觉笑道:“噢!自然界也有侵略者。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?”
老梁说:“赶!赶不走就打死它。要让它待在那儿,会咬死蜜蜂的。”
我想起一个问题,就问:“可是呢,一只蜜蜂能活多久?”
老梁回答说:“蜂王可以活三年,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。”
我说:“原来寿命这样短。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?”
老梁摇一摇头说:“从来不用。蜜蜂是很懂事的,活到限数,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,再也不回来了。”
我的心不禁一颤:多可爱的小生灵啊!对人无所求,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。蜜蜂是在酿蜜,又是在酿造生活;不是为自己,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。蜜蜂是渺小的;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!
透过荔枝树林,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,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,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。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,实际也是在酿蜜——为自己,为别人,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。
这黑夜,我做了个奇怪的梦,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。
(杨 朔)
秘诀解读
本文通过对香甜的荔枝蜜和无私奉献的蜜蜂的赞美,热情赞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辛勤劳动、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,强烈抒发了作者愿意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感情。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思想,作者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层层推进,由荔枝蜜的甜美联想到荔枝蜜的酿造者——蜜蜂,由蜜蜂联想到劳动人民,最后写到自己也愿意变成一只蜜蜂。这样,作者借助联想,由物及人,借物喻人,抓住了人和蜂之间的共同点,赞美蜜蜂,也是歌颂广大劳动人民,水到渠成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